文博会观察丨从“以文汇友”到“以文载道” 看文博会使命之“变”
一座以科技创新闻名于世的以文汇友城市,却因一场文化展会在此落地,文博文载文博而被植入深厚的观会使AG超玩会文化基因,滥觞出蓬勃兴旺的察丨文化事业。这就是以文汇友文博会。
二十年,文博文载文博文博会早已文根“深”种,观会使在这座创新之城耕耘出生命力旺盛、察丨上下游体系健全的以文汇友文化产业。
二十载,文博文载文博文博会如今已经稳稳肩膺“中国文化第一展”称号,观会使却依然用行动告诉我们——它仍在不断寻找自己的察丨“新坐标”:今年首次设立国际文化贸易展,面积从上届的以文汇友3000平方米扩大至2万平方米;设立“文创中国”专题展区,展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最新成果。文博文载文博AG超玩会
从昔日地方性的观会使市级展会,发展成为辐射全国、走向世界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,文博会缘何历久弥新?透过这扇持续“焕新”的文化展示窗口,我们又能看见哪些新变化?
文化之窗如何依然“推窗见绿”?
要观察一个展会的使命变化,或许数字上的感知最为直观。
今天,文博会展示规模已经从首届的4.5万平方米扩大到今年的16万平方米、线下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至3076家、参会国家和地区从首届的10个增加至第二十届的108个。
源浚者流长,根深者叶茂。数字虽无声,却最能清晰勾勒出“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”的蓬勃轮廓——规模、数量持续增长,这正是一个展会有活力、有市场最鲜活的证明。
数字之外,看展会结构之变,体会更深:8大展馆设置涵盖了文化产业综合展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、文旅融合·文化消费展、国际文化贸易展等;在深圳全市设置52个分会场;与会场展区和展品同步的云上文博会平台——每一个增设的新场馆,代表的都是一条文化领域赛龙夺锦的新赛道、新业态。
将视线拉回到本届文博会会场,令人目不暇接的文创产品、层出不穷的吸睛“爆款”早已是历届文博会的常态,而这样的上新速度还在加快:在文博会上,你几乎能找到所有最新的文化产品品类,但产品的变化更迭永远在路上——不少文化创意就在文博会一次次现场碰撞中诞生。在科技赋能之下,新产品、新模型甚至当场从纸上跃入现实。
如何让文化梦想“一路生花”的同时,也借力展会博采众长?文化产业从业者深谙此道。在本届展会中,全球文化产业头部企业参与度再创新高,全国文化企业30强以及海内外超220家头部文化企业参展。不难预见,这些文化产业“顶流”和“新势力”同台竞技、百花齐放的同时,一场激活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也必将会在此积厚成势。
走过二十载,这扇“文化之窗”如何依然能时时“推窗见绿”、看见新意,正是文博会求变中始终不变的使命。
以展带商如何激活一池文化春水?
人潮熙熙,所为何来?参加文博会的人们或许会给你不同的答案。
不过,审度一场盛会是否成功,除了看展会的呈现水平和关注度,“变现能力”同样是重要衡量标准。
博览天下,以展带商。我们不难看出,这场盛会对市场化的重视度有增无减,除了提供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,关键还要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。
从单纯的“展览”“博览”到演变成为一场高水平的文化交易盛会,文博会使命的变化,恰恰是对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回应,折射的更是文化市场对优质文化的渴求:展会期间,超12万件文化产品和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将现场展示、交易,预计将有国内外超9万名观众现场洽谈订货,各种配套活动数量创历史新高。
而回溯2004年首届文博会,700多家企业和机构参展,合同成交额和意向成交额总计达356.9亿元,据不完全统计,20年来文博会累计总的成交额已经超过了2.8万亿元。换言之,这场每年如期赴约、朝气满满的文化盛会,不仅让大家“有看头”,也让更多的文化企业“有赚头”。
“文以载道”如何向新谋远?
一场展会对一个地区、一座城市影响到底有多大?一组来自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最能说明——
首届文博会举办时,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不到3%。从举办首届文博会以来,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平均20%的增长速度,成为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。
汇“顶流”、聚“财气”。文博会的办会使命远不止为一座城市的文化产业“点石成金”,作为国际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风向标,文博会更有着聚势谋远的深意。
在本届文博会会场内,这样以“新”提质、以“新”促“新”的场景无处不在:国内外的头部文化企业将产业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业态“首秀”的首选地选在这里。前沿文化科技、文化装备制造、人工智能企业均争先“秀出”最新最前沿的文化产品和技术方案。
探一展观其势,从这些重磅发布的“科技范儿”十足的文化产品中,我们不难感知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传统文化带来的张力,更彰显了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气象。
国家之魂,文以化之,文以铸之。透过文博会这扇窗,我们更能感受到文化的作用早已远超文化载体本身的强大能量。从“以文汇友”到“以文载道”,从文博会使命的悄然变化中,更能读懂文化的蓬勃和力量。
(总台记者 林丽丽 戴威 冯雪)
- ·梅州86家企业“云上”参展广交会!15日至24日线上举办
- ·梅州4所乡镇卫生院,获通报表扬!
- ·梅州3家民宿,获评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!春节假期体验一下?
- ·大丰华高速案例,入选为全国企业档案“创新二类”!
- ·未来一周梅州维持晴朗干燥天气,昼夜温差大!
- ·梅州市海外联谊会六届一次理事大会召开:汇聚海内外乡贤力量 助力梅州高质量发展
- ·梅州市海外联谊会六届一次理事大会召开:汇聚海内外乡贤力量 助力梅州高质量发展
- ·高铁站房“医生”为春运保驾护航
- ·梅州客家菜预制菜发往广州抗疫保供!为广州市民送去“客家味”!
- ·梅平高速人用温情服务,升腾春运路上的“幸福”味~
- ·2023年梅州进出口总值100.9亿元!农产品出口同比增104%,创近三年新高
- ·五华长乐烧,入选为“中华老字号”!
- ·请牢记,维护国家安全,人人都是主角,“法式”大餐来了!
- ·@驻梅部队官兵和广大民兵,这份倡议书请查收→
- ·今起,梅州气温回升!雨水也在路上了…
- ·6月30日至7月2日!梅州2024年中考时间出炉
- ·@书迷们,新华书店也可借书啦!“你悦读 我采购”全民阅读活动启动
- ·魅力梅州丨客家人“入年架”,年味浓 情更浓!
- ·李国平院士名人档案捐赠仪式在梅州市档案馆举行
- ·2023年梅州进出口总值100.9亿元!农产品出口同比增104%,创近三年新高
- ·来这里呼吸新鲜空气!3月空气质量“梅指数”发布
- ·接地气,提朝气!梅州开展“强国复兴有我”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社区活动
- ·梅州电商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梅城举行
- ·大力发展跨境电商 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!梅州跨境电商新型人才培育和企业转型交流论坛举行
- ·占道经营、乱摆乱卖…梅城这个路口有点乱!
- ·今年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说了啥?一图带你读懂→